英漢口譯聽力的意義和訓練
億維翻譯認為,聽解能力是英漢口譯的重要前提, 只有聽懂了才能譯得對, 所以提高英漢口譯水平首先要從練好聽力這個基本功開始。
第一, 要具備扎實的語音知識和準確的發(fā)音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使音和意掛起鉤來, 不然的話, 一定會張冠李戴鬧出笑話。比如, 把Tibet 聽成是tobacco , President Lincoln 聽成是Clinton, 這種現(xiàn)象在考場上比比皆是。第二, 要具備在連貫的語流中辨音的能力。在連貫的語流中, 由于使用了連讀、弱讀、重音轉(zhuǎn)移、不完全爆破等發(fā)音規(guī)則或習慣, 原來容易識別的單詞會變得模糊難辨, 這時就要借助語法知識和上下文來判斷語意。如上面的Tibet與Autonomous Region 連在一起自然說的是西藏了。第三, 要學會抓一句話或一個語段的中心意思, 而不要抓每一個詞的個別意思, 要善于將前后的意群聯(lián)系起來理解。例如在Natural changes in the climate are probably to blame for the?unusual weather condition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這句話中, 要將to blamefor 和前后兩部分內(nèi)容連起來理解, 譯成“? 是造成? 的原因”。如果片面地抓住“ blame”這一個單詞的本意, 那么譯出來的中文肯定和原語大相徑庭。第四, 要學會從第一句話來預(yù)測整段的思路和意向, 因為文章的首句通常是topic sentence ,其后的幾句大多是從原因、結(jié)果、條件、時間、空間等方面進行說明或闡述的。

英漢口譯聽力的意義和訓練
英漢口譯要求口譯者能夠把聽到的語言信號與原來已經(jīng)儲存在大腦中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建立起有機的聯(lián)系, 對收到的語言信號進行解碼、辨認、分析和歸納, 運用語法和邏輯判斷能力理解所聽到的意義。這個接受信息、處理信息和輸出信息的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由于傳入大腦的信息接踵而至, 聽力較差的人往往會出現(xiàn)聽到下一個詞而忘了上一個詞的現(xiàn)象, 聽懂的只是斷斷續(xù)續(xù)、支離破碎的幾個詞, 無法將其串聯(lián)成連貫完整的信息。
語言在聽覺上的難易程度往往和句子的長短及語速有直接關(guān)系, 所以在練習聽力的過程中, 要先選擇長度及語速適中的句子, 然后再一點點加長加快。加長加快要有一個科學的比例和節(jié)奏。如果遇到有較大聽力障礙的材料, 可以先作預(yù)備性的閱讀和分析, 在弄清楚原文的主旨后, 再進行分解式的和整體性的訓練, 即把整篇材料分解成詞組、句子、段落等部分, 從局部到整體來收聽, 這樣既可以減輕聽力分析器的負擔, 又能夠逐步培養(yǎng)感知和理解語篇的能力。最后還可以通過口頭歸納和復述練習作為檢查, 通過這種前有準備、后有檢查的訓練手段, 聽力水平一定會有質(zhì)的提高。
朗讀和背誦是使圖式符號和語音符號相互轉(zhuǎn)化的重要契機, 所以在培養(yǎng)直接自覺的聽力技能的過程中, 還要介入這些必要的輔助活動, 以讀助聽、以背促聽, 強制性地快讀快背快聽, 促進理解和記憶。另外, 由于英漢口譯內(nèi)容涉及的領(lǐng)域廣泛, 平時適當積累一些文化、歷史、經(jīng)濟、政治、外交、風俗、旅游等方面的知識, 也能幫助口譯者減輕一定的解碼負擔。參加口譯考試的人員不必都是飽學之士, 但是一定數(shù)量的背景常識會有助于他們在考場上有更好的表現(xiàn)。
億維北京翻譯公司供稿